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是继2011年将文化传承创新确定为高校第四项职能之后,国家首次将国际交流合作确定为高校第五项职能。
自强不息 创新发展
将国际交流合作确定为高校第五项职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与教育对外开放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期党中央对高校职能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统揽全局、在国际化格局下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思维。
必须用创新发展理念统领高等教育改革,以创新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将国际交流合作确定为第五项职能,体现了大学适应时代发展脉搏的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和实践推动高校职能从单维度向多维度拓展,推动五项职能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国际交流合作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其内涵十分丰富,需要以创新发展理念加以探索。国际交流合作不仅需要高校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地高校和其他机构组织进行教育、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活动,更需要高校自觉树立服务国家、贡献世界的使命,通过综合改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大学制度。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根本在于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要求高校“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重点在于高校需要实现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有机统一。这要求高校既要广泛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又能够坚持实事求是,从自身的文化土壤和传统特征出发思考发展问题,不盲目追随、不全盘西化,实现学习一流、吸收先进与树立自信、保持特色的有机统一。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难点在于高校对外需要全方位向世界开放,对内则需深化改革,创新建设适应全方位开放办学的治理和管理制度。这要求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中,坚决破除制约办学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建立以教育和学术为导向的开放和竞争发展机制,发展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继往开来 开放发展
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及对外开放发展战略一脉相承。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开放的基本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4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面指导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1月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肯定了国际交流合作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职能,既是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下的具体部署,又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发展方向。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开放发展,根本在于坚持做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40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空间持续扩展,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宏大格局。然而,我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需矛盾与质效矛盾,特别是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办学质量最高化与办学效益最优化之间的矛盾。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开放发展,重点在于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需要将自强自信与善于学习、敢于学习相结合,统筹开发和利用国家和世界教育资源,广泛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增进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高等教育开放发展,难点在于在高等教育领域构建中国与世界更紧密的伙伴关系,特别是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吸引力。
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意指通过通盘筹划,促进多主体、多元素、多方向的发展元素配合得当,形成合力,实现目标。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根本在于与国内、国际两个发展空间之间的关系。高校需要形成两个空间相互借助配合、良性互动与联动的格局,一方面立足校情、国情和地情,充分运用国内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同时积极开拓国外资源和市场,学习借鉴先进制度和经验。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在于分类推进“走出去”战略。一方面,随着实习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更多学生、学者走进国外社会和市场。另一方面,产学研一体化和文化传承创新在国内外多个空间形成多样化关联整合。例如,在全球市场推广应用的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有力推动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此外,我国高校积极开拓海外办学。这些努力拓展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发展空间,集中体现了高校在国内外多个发展空间实现了协同创新。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难点在于统筹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加强高端引领,着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在标准选择上,国家和高校的“双一流”中国标准需要反映国际社会对大学与学科学术评价的共同价值。在目标定位上,高校需要根据扶需、扶特、扶新的原则优化布局、办出特色、打造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高校需要瞄准国际标准,优先支持优势突出的学科,并且需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本省(直辖市、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
合作共赢 共享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频繁,高校间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合作共赢成为可能。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共享发展,根本在于建立和完善高校深化双边、多边教育合作的体制机制。既要“走出去”,围绕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建设和国际学术交流,传播好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化;又要“请进来”,以国际视野建设世界一流的专家团队,参考国际一流标准建设现代大学。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共享发展,重点在于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开拓资源,有序开展教育国际援助。积极参与联合国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多边教育事务,大幅提升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能力。落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充分发挥教育在发展援助与合作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共享发展,难点在于实现国际组织人才支撑作用,围绕国际交流合作培养人才。为此,需要高校从战略高度着力建设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后备人才库、研究咨询智库与合作平台和合作项目,为国际组织输送中国人才和中国思路,也促进从国际组织引进人才和资源,实现互知互信、互利互惠,推动中国与国际组织外交发展。
厚德载物 永续发展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坚持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对外开放,主动走出去,一方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提供全面视角,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另一方面,广泛和深入认识世界多元文化,吸收和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和资源。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一是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创新中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二是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推动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与绿色科技研究创新;三是重点加强绿色校园建设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国绿色大学为世界绿色校园建设贡献中国思想和中国经验;四是接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办学中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推动终身学习。
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难点在于正确把握文化发展与保护、传承与创新、弘扬本土与兼容并包之间的关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发展理念,一方面来源于当前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下形成的全球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则深植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高校应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注重这两方面的融合。
总之,高校五项职能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特征,阐明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逻辑在于全面发力、五能共举、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为高校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指明了道路,必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